运河今朝媒体行④|沧州:运河“生态长廊”变身城市“后花园”
长城网记者 段维佳
远方滔滔的河水上船流交织,码头上行色匆匆的贩夫抓紧搬运货物,乘船而来南商北贾、无数货物人流都在这片“沧海之州”相会。
“大运河北”展厅入口处使用彩色地胶铺设成模拟河道,一条蓝色的“河流”从屋顶蜿蜒而下,与地面“大运河”融通。长城网记者 段维佳 摄
日前,河北省委宣传部、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组织的“运河今朝媒体行”宣传报道组走进沧州,了解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情况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新成果。走进沧州博物馆《大运河北——河北省大运河文化展》,文献记录、出土文物、复原场景等引领大家再次回顾了大运河开凿的历史脉络,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城市如何变迁,大运河依然生生不息。
大运河从沧州穿城而过,作为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沧州一直将大运河视为“母亲河”。长城网记者 段维佳 摄
大运河沧州段绵延215公里,流经吴桥、东光、泊头等8个县(市、区),在京杭大运河流经的城市中,里程最长。古老的大运河不仅见证了沧州改革开放以来的沧桑巨变,也孕育了深厚的运河文化。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沧州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努力打造中国大运河文化重要的承载地、城市生态休闲走廊示范区和城市重要标志。
太极拳爱好者用刚柔相济的太极拳术,展现健康快乐的精神风貌。长城网记者 段维佳 摄
水波荡漾,绿树摇曳。漫步在沧州市区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一群太极爱好者在草地上打着太极。69岁的刘建英是沧州本地人,她对记者说,“早些年这个地方就是河滩地,附近村民种点菜、养着一些鸡鸭,污水废水就直接排到运河去了,河岸两边都是杂草,哪有人有兴趣来这里玩。再看看现在,有成片的花草、绿树,环境越来越美,我们在这里打拳心里非常舒畅!”
近年来,随着沧州市大运河生态修复与环境卫生清理整治工程的开展,沧桑的大运河正在完成一场脱胎换骨的巨变:水质改善了,河岸变绿了,河水更清了……在沧州,大运河正被打造成一条绿色“生态长廊”,变身为城市生活“后花园”。
正在进行改建的护坡。长城网记者 段维佳 摄
在生态修复展示区正在改建的护坡上,一块块六棱砖间隔一厘米铺设,这是为了在后期种植菖蒲、水葱、千屈菜、芦苇等水生植物,打造整体的生态感。目前,南运河沧州市区段综合治理工程清淤疏浚已完成,正在进行新建改建原有两岸护坡,今年6月完成后,部分河段可满足小型游船通航的要求,“一船明月过沧州”将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