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里庄天主堂
2022/04/04来源:本站
地点:衡水市故城县
年代:1839 年(道光十九年)
1690 年前后,天主教北京代牧区以临清为中心,向山东西北部运河一带传教,范围包括恩县、武城等县,传教士多为意大利籍方济各会士。十二里庄就是当时形成的一个教徒村。在随后的百年禁教时期,十二里庄的教徒保持了天主教信仰,成为日后天主教在山东重新传播的基地。
1839 年,罗马教廷成立山东代牧区,任命意大利籍方济各会会士罗类思为首任主教,主教公署设在十二里庄。这是山东最早的天主教堂。1847 年10 月,罗类思又在十二里庄创办山东总修院。1849 年罗类思辞职后,江类思继任山东代牧区第二任主教。
1861 年,江类思主教根据《北京条约》,索回济南西门里将军庙街天主堂。1863 年,山东代牧区座堂和山东总修院由武城县十二里庄迁济南。
1900 年( 光绪二十六年) 六月,冠县义和团首领阎书勤率众攻打十二里庄教堂 ,但是并未成功,因为教徒们组织起来进行抵抗,并且使用了先进的武器。1903 年重建十二里庄教堂,1905年完成。宏伟的西式青砖教堂及修女院、神父楼建筑群在低矮的民居中颇为醒目。在抗日战争时期,十二里庄天主教堂曾作为八路军129 师东进纵队战地医院。1945 年7 月,晋冀鲁豫边区冀南行署六专署于十二里庄教堂创办“冀南简易师范”,后更名为“冀南运河中学”,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将领和优秀干部,被誉为华北“小黄埔”。新中国成立后,校名数次更名,最终变更为十二里庄中学。
教堂整体文化遗存整体保存良好,目前教堂仍然作为天主教传教场所,行使宗教场所职能,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