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万仓遗址
2022/04/04来源:本站
地点:邯郸市馆陶县
年代:1942 年后
隋朝之后到宋徽宗二年( 公元1100 年)前,漳水过馆陶,流线大致沿老沙河、蔡口渠、卫西干下端宋尔庄一带进入临西县,在不同地点入运河,并在衡水汇入黄河“北流”。清朝末年,卫运河上粮船众多,徐万仓为重要粮食码头,大量商人在此汇聚,修建了很多仓廒,所以称“徐万仓”。徐万仓位于运河大堤之下,甚至在运河的水平面以下,所以需要大堤的遮蔽与掩护以防范水灾。
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 年—1521年)漳河支流决徙魏县阎家渡入卫河。以后又分别在不同时期内在魏县的双井渡、回龙镇,安阳的吕村,内黄的石村入卫河;漳河支流在肥乡入淦阳河;在广宗入滹沱;在青县入运河。直到清康熙三十六年六月初九日(1697 年7 月26 日),漳水又在馆陶孙庄入卫。在此期间几经淤塞、疏浚、决徙改道,使漳河水在孙庄入卫时流时断,断断续续流经了400 多年,此期间有100 多年没有流经馆陶。
1942 年漳河自魏县南尚村改道后全漳在馆陶县徐万仓入卫,形成了今与卫河合流汇入卫运河的形势。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人民政府重视了河道的治理,在漳河上游修水库,大搞水土保持,在下游疏浚河道、加固堤防、修建险工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漳河的防洪能力。1956 年和1963 年罕见的洪水,大堤漫溢决口,口门很快被堵复,使难以驯服的漳河自此再没有改道迁移。目前漳河、卫河在河北省馆陶县徐万仓村交汇之处因为是卫运河的起点,成为河北大运河重要文化遗址点。
现存运河本体仍然完好,基本保持新中国成立后改造原貌,但水量较少,已不具备通航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