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4
运河考古
1
武术之乡
0
杂技世界
0
冀运美食

烧蓝技艺

2021/05/20
来源: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烧蓝又称银烧蓝、银胎珐琅。早期的烧蓝工艺品是由清代内务府,广储司设的“银作”来生产,这些工艺品都是为皇宫贵族服务。追溯其渊源,这种银胎嵌彩、缤纷莹透的精致工艺,却是西方的舶来品。据记载,13世纪末,由意大利工匠发明,14世纪法国巴黎出现了多彩的银胎珐琅器,迄今发现中国最早的实物是清雍正年间的银烧蓝五福捧寿八方盒,色调爽朗通透,表面光亮如镜。

烧蓝以银作胎器,点敷以银蓝釉料烧制而成,以点缀装饰增加色彩美,是集冶金、铸造、绘画、焙烧、錾刻、锤揲等多种工艺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缺一不可。

经过高温炙烤,器物的色彩发出玉一样的光泽,每一件作品仿佛都有了灵魂。传承人齐兆友说,“在烧蓝环节,不同的器形、部位、颜色等对温度的要求都不一样,需要对症下药、因材施‘烧’,既不能破坏前面的底子,又要在后期加花儿,这就是古法技艺的神奇之处!”1000℃左右可以化白银,烧蓝要在700℃至720℃左右低温多次烧制而成,整个过程全靠人工经验控制。如果温度没有掌握好,就会出现气泡或局部塌陷开裂及脱落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