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昀(1724-1805)
2021/05/05纪昀(1724年7月26日-1805年3月14日),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朝政治家、文学家。
1754年,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协办大学士,以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一生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晚年内心世界日益封闭。1805年病逝,时年八十二,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谥号文达,著有《纪文达公遗集》。《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晓岚的一部笔记体著作,成书于1789至1798年间。所记之事除部分亲历外,大多为亲朋好友提供。
纪晓岚生于今河北省沧县卫河(今南运河)畔,由于在京城为官,经常乘舟沿南、北运河游走于故乡与京城之间,故在这部著作中,记录了不少发生在运河两岸的逸闻。如《槐西杂志(一)》曾记载,在雍正二年(1724年)间,沧州乡下有一人逼其弟媳改嫁,并将其两个侄女卖到青楼,邻里闻后愤愤不平。有一天,他腰缠重金,乘巨船到天津贩卖绿豆,傍晚将船停靠在南运河边,独自坐在船舷上,垂下双足在水中冲洗。忽然西岸有一艘断了纤索的盐船,顺水势横扫而过,两艘船的船舷相擦,将其双膝以下筋骨断碎,血肉模糊,号啕多日而死。纪晓岚外祖父、武清王庆坨人张雪峰言:“他贩卖自己的亲侄女,实在是罪有应得,不遭此祸才称怪事呢!” 在《槐西杂志(一)》里,还记载了纪晓岚亲眼所见的另一件事。他住在南运河畔的水明楼上,居楼中可以鸟瞰南运河。雍正十一年(1733年)夏季的一天,纪晓岚推窗往南眺望,只见一条渡船上,装满了几十名等待渡河的男女,当渡船正在离岸时,船上一位老者被人奋击一拳落到岸边的浅水里,老者起身怒视,渡船早已抛他远去。时南运河正在暴涨,洪波汹涌,水流湍急。一艘帆船从上游顺势而下,急如箭矢,正撞在刚驶出的渡船上,瞬间渡船被撞击粉碎,船上之人全都毙命。人问老者何往。老者言:“我堂弟把童养媳卖与别人为妾,约定今日书写卖身契。我把田产典质,凑足身价,想找堂弟把孩子赎回来。”众人听后叹言:“老者所挨之拳乃善有善报啊!” 纪晓岚的文字虽有说教成分,但其所叙述的运河故事却生动传神,读来非常亲切,是不可多得的运河文化遗产。《阅微草堂笔记》涉及运河的文字有13处,比如,“余有庄在沧州南,曰上河涯,今鬻之矣。旧有水明楼五楹,下瞰卫河。帆樯来往栏楯下,与外祖雪峰张公家度帆楼,皆游眺佳处”。纪晓岚听住在运河岸边的人们说,河堤决口的时候,河水中流必然凸起,高于两岸,但不知在什么地方决口。如果棒椎鱼成群聚在一起,那么这个地方用不了一两天就要决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