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故事
GENERAL SITUATION OF CANAL
永济渠的名称演变
《隋书·炀帝本纪上·卷三》载,大业四年(608年),“正月乙巳,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隋炀帝在完成通济渠、山阳渎之后,在黄河以北再开一条运河,沿洛阳东北方向开凿,沟通沁河、淇水、卫河,通航至天津,接着,溯永定河而上,直达涿郡,这便是永济渠。永济渠可分为两段:南段自 【详情】
05.15 2021
明清河北沿运地区漕运
沧州是北方运河名城,唐代时已是州郡治所和横海军节度使的驻地,明清时因运河漕运而更加兴盛。如明代文学家李东阳《早发沧州》中“尘生晓市人烟集,云拥春城水气浮”,此时诗人刚刚收拾起“一灯残梦”,早市上已经尘土飞扬、人烟麇集,可见市廛贸易之繁荣;明人万士和《沧州道中》:“一片平原万井烟,缘城曲曲走长川。居民 【详情】
05.01 2021
“匠心华韵 运河传承”流动的文化——大运河非遗大展暨第六届京津冀非遗联展在沧州举办
2020年9月2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业务指导,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沧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京津冀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沧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办公室承办的“匠心华韵 运河传承”流动的文化——大运河非遗大展暨第六届京津冀非遗联 【详情】
09.24 2020
大运河沿线八省市与北京网信办联合开展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协调会
2018年1月17日,由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社科联发起倡议,联合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省市社科联和北京市网信办,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协调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指示、批示精神,研究建立“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社科联+北京市网信办”协同推进 【详情】
01.17 2018

明清河北沿运地区漕运

2021/05/01
来源:本站

沧州是北方运河名城,唐代时已是州郡治所和横海军节度使的驻地,明清时因运河漕运而更加兴盛。如明代文学家李东阳《早发沧州》中“尘生晓市人烟集,云拥春城水气浮”,此时诗人刚刚收拾起“一灯残梦”,早市上已经尘土飞扬、人烟麇集,可见市廛贸易之繁荣;明人万士和《沧州道中》:“一片平原万井烟,缘城曲曲走长川。居民煮海尽输国,漕卒奔流争击舷。南去四方通道路,北来三辅护幽燕……”可见人烟之稠密,漕运之繁忙,交通之便利;清人邢澍《沧州》中“此邦称雄紧,沃野连海陬。鱼盐集百贾,禾黍繁千畴”[2]187,写出沧州自古以来的鱼盐之利和平原农业的发达;崔旭为清嘉庆五年举人,时与天津梅成栋有“燕南二俊”之称,其《沧州晚眺》云“北马南船地,人烟傍大河……水陆仍雄镇,楼台称醉歌”,亦反映出沧州水陆交通便利、人烟稠密、市井繁华的特点。交河县下属的泊头镇(今为泊头市,属沧州)“(在)卫河西岸,有城,商贾环集,有管河通判主簿,又有泊头镇巡司”,明人谢肇淛亦谓其“商贾辏集,南北一大都会也”卷三。清代诗人屈复有《薄头镇阻风》诗为证:“薄头一乡镇,富庶敌州县。日中百货陈,人家纷难辨……”可见泊头镇在当年不仅是管河通判驻地,有一定政治地位,而且经济之富庶可比州县,商业贸易繁荣,不同于一般集市只开半日,已到中午时分,泊头镇的街市依旧熙熙攘攘。城市自古繁华,一批小城镇却纯是因运河而兴的。如在明清时期盛极一时的故城县的郑家口(今河北故城郑口镇)。此镇原为运河上一处渡口,明清两朝迅速兴起,至民国时期完全取代其东北方的故城镇而成为故城县的县城。明代故城人孙绪《赠李从周序》述及郑家口兴起初期的情况:“吾邑西南有镇市曰郑家口,前临卫河,接南北水陆通衢,居民富殷,商估丛集,四方货利及远地难致诸珍异,舟涉舆载,率于此驻泊,故居此者比他镇生计颇饶。”《故城县志》卷六有“故城八景”,其中多首《南埠商舻》诗是郑家口镇当日繁华的写照:两岸多停估客舟,樯帆影里酒家楼。橹声摇曳喧前渡,灯火高低照乱流。乐府谁翻商妇怨,踏歌争唱大堤头。六如老去繁华歇,莫向清溪招旧游。(时廷珍)何事人烟聚此都,飞帆衔尾集商舻。构成贸易通功市,写出升平辐辏图。(贾如玺)甘陵独立淸宵望,一片红灯次比鳞。(柴泽清)一水通燕齐,舳舻云乍集。底用两经年,所居始成邑。(赵珩)运河上樯帆林立,岸上铺户鳞次栉比、客商络绎不绝,酒楼上灯红酒绿、笑语欢歌,一派大码头的繁华景象,而据赵珩“底用两经年,所居始成邑”诗意,从一个渡口发展为这样一座城邑,几乎只用了两年时间。

——《大运河诗歌与明清漕运———以河北沿运地区为中心》马吉照 ,王凤丽 来源:知网